如是我知:
1.觀行如藥,專治心亂;亂心已止,應罷用藥。2.澄心淨意,如水沉澱;意水既淨,不必續澄。3.意初得淨,習未淨盡;貪嗔偶現,隨觀隨滅。4.住觀行者,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,故起愁慮。5.觀行得力,證人無我;如筏喻經,未捨法我。6.一心不生,蕩蕩無礙;隨放隨收,任意縱橫。7.善惡不實,生滅性空;不起善惡,不作善惡。8.行住坐臥,隨緣妙用;明覺自在,觸目菩提。9.見色明心,附物顯理;妄情分別,好醜在心。10.觀行不止,分別不死;牛索繫頸,雖生如死。11.四祖妙說,牽牛出阱;才點便透,橫出一支。12.學禪修道,層層疊疊;通關活得,卡穴死卻。
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728000010KK03357


文章標籤

bethsmtlm6j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提到練氣功,多數人都會認同帶來的養生效果,但是,對於其作用及養生原理卻是一知半解!研究氣功領域多年的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表示,雖然「氣」在肉眼看不到,但卻可以透過科學儀器量測。且執行上也不如大家想像的困難,只要透過簡單的「掐指甩手」動作,就是輕鬆養氣、疏通筋絡,藉此啟動人體自癒力的好方法!

人真的有「氣」嗎?科學實驗來證明

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博士在其著作《科學氣功》一書中提到,為了更加解氣功流傳千年的奧秘,以及「氣」究竟是什麼,自己除了親身嘗試體驗外;更從過去文獻中發現,當人體進行氣功訓練時,腦波(α波)同時也會與此產生共振,產生頻率8到13 赫茲(Hz)的振幅。

因此,決定利用自己的電機專長,於1989年時結合臺大醫學院神經科陳榮基主任,以及張楊全教授的專業,一同實驗分析,是否能藉由外界給予刺激,來達到引起「氣感」的目的。其設計使用外在刺激的方法(如閃光)及內在刺激方法(如快速的思想)去激發氣感。

結果實驗發現,在每次成功的練氣過程中,不管是透過外在閃光刺激,或快速的思想;都能幫助人體瞬間大幅增強α波的主峰振幅,並在5分鐘內即引出「氣感」。而氣感之出現,也可以由腦波副峰振幅之突然增強而證實。實驗論文也在民國78年正式發表於《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》中。

文章標籤

bethsmtlm6j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、靜坐不會起火,請放心。以下原理跟靜坐的原理是相同的供你參考: 煩惱的起因大都是心被自已的思緒給沾黏住,產生後續的貪瞋癡等念頭,此時易產生幻覺,嚴重會導致思覺失調。因此當我們的心被沾黏住時,此時必須把我們的心給抽離出來,讓心置於當下的覺知覺察裹,心如何覺知覺察呢?

(1)視覺:運用你的視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影像,看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例如覺知影像的形狀(如工作的細節動態),不用去分別批判

(2)聽覺:運用你的聽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聲音,聽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
例如覺知聖號的聲音(或聽演說),不用去分別批判

文章標籤

bethsmtlm6j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